2015年9月10日,由中科院老科协主办, 中科院老科协电子学分会承办的科学技术前沿沙龙(四)在中科院电子所102会议室举办。中科院老科协领导何远光、李致洁、任丽新、王柏懿、麻莉雯,电子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殿义,综合办主任陈伟,人事处副处长冯庆,电子所老科协会员,在职科技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共34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宋家骏研究员主持,
会议邀请了电子所杨海钢研究员做题为“可编程信号处理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技术”的主旨报告;天津大学刘强副教授做题为“基于FPGA的设计优化和自动化”的报告。
杨主任提出可编程门列阵列(FPGA)是一种可编程使用的信号处理器,用户可通过改变配置信息的方式实现所需逻辑计算功能,而不必依赖由芯片制造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芯片。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FPGA已从电子设计的外围器件逐渐演变为数字系统的核心,在互联网、通信、图像处理、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和现代军事装备等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FPGA具备并行处理电路的特点,适合于海量数据的高速运算。在目前兴起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基于FPGA的设计优化和自动化”报告指出,由于先进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支持应用驱动的定制化,相比于CPU,能效提高10-1000倍,展现了较大的优势。但使用FPGA做计算对于软件开发公司和开发人员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常需要了解底层硬件和采用多种设计优化方法,才能设计出高效的硬件计算系统。报告介绍了如何自动地实现基于FPGA的高效定制化计算系统,优化目标除了包括面积、速度、功耗等传统系统指标,还引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安全性。
接着,会议安排了交流和讨论环节。大家提出FPGA一直是在美国公司的垄断中,电子所在短短的十年从25万门FPGA芯片提高到300万门,现在在向一千万门努力,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会上也提出了关于功耗和散热问题的讨论,要提高芯片的使用安全性,强调了研究中原始资料的收集、积累和保护的重要性,并希望能从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在讨论中,在职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也发表了很多有益的见解,提出了不少问题。院、所领导对于科技沙龙给予充分肯定,并为此项科研工作对国家的重要性作了充分的阐述,对科研工作的前景表示乐观,希望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争取各方有效支持,破除国外垄断,走出自主创新的新格局。
院老科协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何远光为本次科技沙龙作了精僻的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是一个成功的会议,一个活跃的会议,一个有新观点、新视点的会议,希望电子所老科协继续为院内各分会做榜样,发挥老同志的才智,传承电子所的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为电子所的发展做贡献。 (老科协 陈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