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活动
面朝大海,我心飞翔
发布时间:2016-04-27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20162月某日,电子所某型号机载设备在祖国东部沿海某地试验场,参与为期3个月的对海试飞及任务演练。随行单位包括主管机关单位、飞机总体、飞机厂家单位、载荷单位、部队用户等。在风云变幻的试验区,由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观测能力,各级领导对该装备寄予厚望。 

  初战告捷,一往无前 

  2月某日迎来了首次适应性飞行,由于有两家SAR载荷厂家参与竞争,此次飞行结果也将决定优选结果。最终在业内权威专家组的鉴定下中科院电子所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被择优为任务执行载荷厂家。虽然在前期高原飞行任务中,中科院电子所SAR雷达载荷以其优异的性能获取了大量的重要成果,得到了产品用户的一致好评。然而,海面目标高分辨率成像一直是SAR成像处理的制高点,这对项目组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集中研究所精英力量,重点突破,彻夜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成功摸清了海面目标的成像特点。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任务仍进行着高频率的飞行,继任务首飞后,在全体保障人员的一致努力下,飞机搭载SAR载荷成功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科目。任务中电子所首次采用ISAR技术成功获取了移动舰船目标高分辨率雷达影像图。 

  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随着任务的进行,新的挑战不断出现,在执行首次对海演练时,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复杂海岛目标实时处理经验,再加上海面目标形态多变、动静目标混合、强弱散射区域交错,给SAR对海实时处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导致图像质量不佳,任务面临严峻挑战,甚至有失败的危险。在此关键时刻,在总部机关和总师单位的带领下,团队以前所未有的奋斗精神严阵以待。时间有限,形势逼人,如果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将会影响整个任务的执行,前面所有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在此紧要关头,项目组集思广益、昼夜奋战,从基本理论模型出发,现推导现计算,通过多组数据模拟反复验证分析,终于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功告成,捷报频传 

  正式任务前的演练当天,清晨天空碧蓝,万里无云,试验场人头攒动,大家在紧张地期盼着任务的顺利进行。飞机升空后不久,当第一张实传SAR图像下传至地面,国内权威图像分析专家王高工(化名)向机关领导竖起了大拇指。此时,大家欢呼雀跃,高质量的SAR图像源源不断的下传至地面,地面、海面、海岛的各个细节高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有了任务演练的成功,搭载我所SAR雷达载荷的无人机系统正式参与到联合演习任务中。尽管大雾弥漫、雷电交加,但在以“英雄试飞员”雷强为核心的试飞团队和全体保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飞机克服恶劣的天气条件,直入云霄,SAR载荷也充分发挥全天时全天候的优势,将战场动态情报及时准确上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作为唯一起飞的无人机,并获取了任务情报。这是试验现场给予的最高肯定。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次任务中,我所的SAR雷达系统产品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续写了奇迹。 

  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项目组将对雷达产品进一步深钻细研、精益求精,为部队用户研制出更多管用、好用、性能优良的侦察装备,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戒骄戒躁,勇攀高峰,再创辉煌。(十二室  罗运华 徐开明)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