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创建于1956年9月,是根据国务院制订的我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和发展“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的四大紧急措施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型研究所。 在微波成像技术方面,电子所于1979年9月17日获取了我国第一幅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时至今日,电子所已发展成为国内星载SAR、机载SAR以及遥感信息处理领域最重要的研发机构之一;在微波电真空器件方面,电子所研制的器件已成功应用于卫星、雷达、火箭和大科学装置等整机系统,其中大功率速调管和空间行波管研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电子所已成为我国微波电真空器件研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电子所的卫星遥感地面处理系统技术、总体技术以及卫星遥感图像解译的业务化应用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地球探测方面,电子所面向国家需求,正在开展嫦娥三号测月雷达、探地雷达、穿墙成像雷达、地球物理电磁勘探装备、电离层探测与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高重复频率脉冲CO₂激光研究、高功率可调谐脉冲CO₂激光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可编程信号处理器件与技术方面,电子所自主研发成功高端可编程芯片“慧芯1号”和“慧芯2号”及其应用软件,处于国内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研究的领先地位;电子所研制的电场传感器、SPR生化分析系统、小型固态pH传感器、生化微传感器集成芯片系统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电子所始终致力于在其各个研究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今后,电子所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努力的工作,为电子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新贡献。现根据电子所的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诚聘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优秀人才。 一、招聘方向 微纳传感器与微系统、微纳制造技术。 二、“千人计划”招聘要求 1. 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2. 年龄不超过50岁,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引进后全职在华工作; 3. 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4. 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能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长远的战略构思,能带领一支队伍在国际科学前沿从事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5. 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等。 三、“青年千人计划”招聘要求 1. 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或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在海外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5年以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 2. 回国(来华)前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 3. 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4. 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 5.引进后全职回国(来华)工作; 6. 申请者需要提供3封国外同行专家的推荐信。 四、待遇 1.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后,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待遇以及中科院对“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的各项待遇; 2. 享受特殊人才协议工资,工资待遇可面议; 3. 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办公和科研实验条件。 五、应聘材料 1. 个人简历(包括主要工作业绩,联系方式及近期免冠照片); 2. 发表的论著目录(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引用情况及3篇代表性论著; 3. 应聘后的工作设想、计划和要求; 4. 相关证明材料(重要成果的证明、国内外任职情况证明、学历证明、获奖证明等)。 六、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本人应聘材料电子文档发至以下电子邮箱: wyr@mail.ie.ac.cn cclu@mail.ie.ac.cn 联系人: 卢葱葱 人事教育处处长,电话 +86-10-58887028 夏善红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主任, 电话 +86-010-58887180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网址: www.ie.cas.cn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 编: 10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