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电子所助力“吉林一号”商业卫星
开创我国航天遥感商业化新模式

时间:2015-12-31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塔吉克斯坦穆尔加布震前卫星影像吉林一号光学A,侧摆0゜,成像时间:北京时间1020日,下午1408    

                    塔吉克斯坦穆尔加布震后卫星影像 吉林一号光学A,侧摆25.7゜,成像时间:北京时间128日,下午1415 

    

  201510712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1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1颗光学遥感卫星、2颗视频卫星和1颗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升空。它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作为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地面应用系统的总体研制单位,负责该系统的总体研制策划、系统流程与接口设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设计及整体系统实施工作。其中,整个系统的核心平台为电子所八室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灵活的扩展性、突出的稳定性以及强大的运行效率,可以支持未来“吉林”系列上百颗卫星同时在轨运行,其技术优势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该平台已经成功的在“高分”及“遥感”等系列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如今,“吉林一号”地面应用系统已经正式投入运行。回顾整个项目研制过程,该系统的研制成功,离不开项目组每一人辛苦努力和无私的奉献。20154月份,项目组在雷斌主任的领导下完成了系统需求和设计评审,5月份到7月份进行了两个月的紧张开发,8月份开始胡玉新副主任带领全组成员赴长春进行桌面联试和各分系统接口对接测试,并完成系统现场部署。任务现场是一座位于长春郊区的尚未完工的大楼,工作环境中弥漫着浓重的甲醛、油漆和灰尘的味道。项目组刘玲玲、余伟、杨孜、王进、李倩倩、胡堃、张谦、高辰阳与其他承研单位在试验现场克服重重困难,带着口罩、安全帽坚持完成了接口测试、系统集成测试、大系统联调测试工作。从9月份开始,为了保障“吉林一号”卫星组在轨任务的顺利开展,项目组成员胡玉新、周晓、刘玲玲、高辰阳主动放弃周末时间和十一假期,全力开展了发射前的各项任务演练工作,从细微之处排查隐患,将 “双想”、“六定”工作落实到位。 

  2015107日到9日,经过了4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的完成了推扫卫星和视频卫星的“在轨首报”任务。“吉林一号”地面应用系统经过两个多月的稳定运行,实时接收处理了大量卫星数据,给民用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产品,积极响应国家应急救灾需求。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数据分发的稳定性得到了用户一致好评。同时,“吉林一号”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成功,为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室 高辰阳)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

先遣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