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
|
三室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发布时间:2016-03-30 |
作者: |
【字号: |
小 中 大 |
】 |
|
【点击率: |
】 |
【打印本页】 |
【关闭】 |
|
|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深切体会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三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参观被誉为“津门古塞”的大沽口炮台遗址。
11月1日一早,我们就出发了。由于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今天终于可以暂时放开一切,尽情享受这段难得的时光,一路上,大家显得很兴奋,兴致勃勃的讨论着。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后,大家顺利地到达了大沽口炮台。来参观的人不多。秋风萧瑟,炮台遗址显得冷清而肃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着“海门古塞”几个大字的石牌坊,在阵阵的冷风中有种苍凉的落寞。走进炮台遗址,迎面是 “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碑”。通向炮台的甬道用青砖铺成,两边都是枯草,透着凄凉。站在炮台上,举目望去是海河湛蓝的水面,还有远处正在兴起的城市轨迹。炮台为圆形,当中有一尊仿制的大炮,底座有轮子,可以转动。炮台上垛口都是用三合土砸实的,后边立着几门陈旧的锈迹斑斑的大炮。看着这些锈迹斑斑的古炮,它把我们带到那遥远的战火纷飞的年代,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的古战场,让人不禁回想起当年英法联军兵临城下的情景。当年,这里曾是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最后一道关口,多少清军将领为了保卫北京而战死在这座炮台上,让我们目睹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践踏分割祖国母亲的躯体,以及中华儿女是如何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自己血肉之躯组成抗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不倒长城。
站在炮台上,看着周围的断壁残垣和一座座破败的大炮,真是感慨万千。据大沽口炮台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炮台为1997年恢复修建的“威”字炮台,也是目前大沽口炮台唯一一座保护较好的炮台,其他几座如今只剩下基座了。
参观完炮台,大家便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山坡下面的纪念馆。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进逼京畿,焚毁了被称为东方艺术宫殿的圆明园。在侵略者枪炮威逼下,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大家静静的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与出土的文物记录着中国的近代史再现了大沽口炮台的历史过程,当讲到大沽口唯一一次胜利的战役时,在场所有人心中都油然升起了一种悲怆的感慨。
纵观大沽口炮台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近百年,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它教育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一定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必须依靠科技兴国”的理念。这次参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科技战线的工作者,祖国的繁荣强盛,我们义不容辞,我们一定要深刻思考祖国的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科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