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党建园地
   
  纪检监察
   
  工会工作
   
  团学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其它功能>专题>党建专栏>科电论坛
杨志勋:健康是时代的主旋律
时间:2012-11-28|作者:

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大热门话题,尤其对于你们这样的科技精英显得格外重要。今天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健康问题的看法,这个看法基于我对《黄帝内经》多年的感悟所得,希望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健康,时代的主旋律

什么是健康?很多人认为健康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我却认为,健康看得见摸得着,健康的标准就是活着的时候努力做到远离疾病,走的时候无疾而终。远离疾病并不等于身体都很舒服,它本身有一个自调能力,当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时,身体自己能够调整过来,使得疾病不至于恶化。比如当你早上起来觉得嗓子有点不舒服的时候,自我调一调也就好了。人作为一个个体不会说一生都不会出现病症,关键在于自调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美国营养与免疫学专家陈绍妃女士有个体会,她坚持每天吃15种以上蔬菜,身体里面清清爽爽,干干净净。里面干净了,外面自然也干净。那年我见到她的时候,42岁的她看起来不超过30岁,她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均衡”,没有什么主要的和非主要的之分。有时候正是因为有些非主要的营养成分的存在,才使得那些主要营养成分的效果更好地发挥了出来。为什么中药不能像西药那样把有效的成分提炼出来?因为中药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那些被我们认为可能无效的成分的同时存在。这和一个研究所除了科技精英的辛勤工作以外,一样需要保洁工、厨师、司机等工种的配合的道理是一样的。“均衡”是身体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条件。

健康意识要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到退休的时候再去关注遇到的麻烦就多,至少也是错过了保护自身健康的好时机。很多女同志喜欢把青春美丽寄托在“装修队”里,“装修”工具一大堆,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装修”的容颜解决不了你身体内部实实在在的问题,无论你在脸上抹上多少层化妆品,生病就是生病,你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病态。

健康是时代的主旋律。就如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大家都希望活着的时候像一条龙生机勃勃,走的时候无非就改变了人生存在的形式。想一想在农业时代,那时候人类普遍面临着生存危机,人们追求的是活下来;到了工业时期,人们谋求的是生活;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环境危机出现了,心理危机也出现了,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与自然也开始变得不和谐,我们以牺牲人的生命质量和环境、资源作为代价,才求得了人类表面的高速发展,而实际上人开始变得短命,开始面临着第二次生存危机,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时期,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谋求生命质量,也就是追求和谐健康。我们越沿着工业文明的路子走下去,表面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多,但是实际上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生命的长短不是由科技决定的,而是由自然决定的,你离自然越远,你的生命也就越短暂。

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意味着在原有气候下的生物生长规律开始混乱,人类生命自身的规律也随之发生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甚至整个自然界的生物链也被打破了。为什么我们要把健康概念提到时代主旋律的高度,因为和谐健康已经超出了我们人作为个体的能力范围,成为整个人类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走出健康困境?我们需要智慧,而智慧就在《黄帝内经》中,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

二、《内经》,人类的大智慧

道生智。不是有学历就有智慧,这就如同不是有文才就有文化一样。有些老太太一字不识,但是说出来的话语却很到位,这就是文化,是智慧。《黄帝内经》就包含着人类的大智慧。

在形容中医的时候,我们常用博大精深这四个字,而中医的本源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方法论上来自于《易经》,我们都知道,《易经》是中国文化哲学的一个诞生地,意味着哲学的集成也就形成了。后来,神农氏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生命的问题,他把药物分成三类即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对人的生命问题进行了讨论。黄帝时代对生命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把养命养身问题变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就是中医药学。《黄帝内经》传承了《易经》和《神农本草经》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成为一本包含着人类大智慧的生命科学经典。

《黄帝内经》的博大体现在中医之道上,用今天的话可以概括为三道合一:做人之道,健康之道和成才之道,强调的是做人、健康与开智的关系。三道合一,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最后一段关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论点。与这四种高人相比,我们统称为愚人。这四种人应该说都是做人的楷模、健康的表率、成才的大师。像炎帝、黄帝,甚至随后的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都是切身实践三道合一的典型代表。

人要想健康必须从做人开始。古时张仲景创治感冒的方子,现在的人依然在用,人家当时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主动地去普及宣传,救死扶伤。说明古人比我们大气的多,这告诉我们人要活得大气,要大度看世界。做人跟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养命先养性,寿命要长就得把情志调整过来,把心理要调整过来。现代西方社会讲做人,强调竞争和合作,东方人讲做人则强调和谐与健康。做人最重要的诀窍就是要放下自我,要把有形的东西看的轻一些,把利益得失看的轻一些,才能更好地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于健康之道,我就想告诉大家两个字:平常。健康就是活得平常点儿,做个平常人,这也是道法自然的要求。自然界平平常常,人才能生活的平常,自然界要是总是地震海啸冰川融化,人还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吗?做人也是一样,脉搏跳动平常,体温要平常,心肝脾肺肾都要平常,心情心境也要平常。做平常人,吃平常饭,过平常日子。在食物上的平常就是均衡,这才是健康之道。

第三个道是成才之道。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做个坯才、匠才,还是专才,或者更上升一步,成为将才、帅才,甚至成为一个人物,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就是成才之道。做人就要把握住一条,只求对人家的付出,不求回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做好你自己的工作,你的一切自有人会替你考虑的。你越是考虑自己,越没有人给你考虑。还有一项很重要,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你认为没有用的人和那些被你疏远的人,也许就是你人生道路上最终制约你的人。做人不可以活得太势利,老天安排的每一个人,自然会有他存在的价值。成才之道最核心的还是平常。要圣度,做事情把握一个度,有本事的人都会很好的把握做人做事的分寸。《黄帝内经》里很多的案例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是,也没有绝对的非,是与非都有条件,就看你怎么把握。

三道合一推崇一个“善”字。“善”在做人叫“无我为中”,《道德经》上称“玄德为本”,指的是世界万物都是由宇宙所生,但是宇宙并不因为生了你就占有你,它让你健康成长,却没有居功自傲;它让你顺利发展,却没有主宰你的命运。我们人类往往常犯三种错误,一是占有,二是居功自傲,三是主宰。三道合一的精髓凝结在一个字上,就是我们中医的“中”,做人之道是无我为中,健康之道是平衡为中,成才之道则是慎度为中。三道合一,精深在“中”字,博大在三道,把做人、健康和成才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是《黄帝内经》的贡献,也是全人类的大智慧。

三、中医,人生的必修课

今天我们讨论健康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大家远离疾病,而不仅仅是要找一个治病的好方法。这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以治病为使命,中医这是以养身养命为使命,这是《黄帝内经》里明确定位的。西医中所有的理包括医理、生理、心理和病理,都有一个假设,然后用公式化对其进行表述。因为假设的存在,决定了其所覆盖的领域是有限的。同时,西方的研究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取样本空间,其样本空间也是有限的,那么他的覆盖领域也必然是有限的。中医则不然,中医的理来自于直觉思维,来自于思辨,即悟道,道不是通过实验来得到的。以阴阳为例,阴阳的本源是自然运行的轨迹,白天黑夜,宇宙运行都可以反映在阴阳中,它是包罗万象的。因此,我们管中医叫大科学。

我们作为人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件事是谋生,在世界这个舞台上不断提高自己谋生的能力。比谋生更重要的是求生,即追求生命的质量。人的生命质量比生活水平更重要,然而当前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是以牺牲我们的生命质量为代价的。如何转变我们的意识,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自己谋生的技能,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感悟中医。

现在我们身边很多的朋友,年纪轻轻就走了,我们都很心痛。我们要设计好自己的生命,摆正自己的位置。我知道你们都是国家很优秀的科研人员,不是文盲,不是科盲,但是很多在座的却是的的确确的医盲。中医能够教会你如何保护自己,让你的大脑、心灵都能走出医盲,像《黄帝内经》的教导那样,法于阴阳、随天地动。人来自于天地,要按照天地运行的法则来规范衣食起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顺应自然法则的过程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中医医学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下来的,最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法于阴阳、道法自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就是科学发展观,表现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是不是老祖宗的大智慧?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了。我们的年轻人要想在科研的岗位上有所成长有所建树,由我们所谓的“坯才”经过“匠才”到“专才”,往着“将才”和“帅才”努力,必须要把中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拜《黄帝内经》为师,真正的去体验和解读人类的大智慧,调整自己的思维,迎接生命的挑战。

报告的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话,这段话是对南怀瑾先生一生的写照,“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希望你们电子所的科技精英们能够在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正本清源,健康工作,健康生活,活得有价值。

(根据杨志勋教授2012年10月25日在电子所“科电论坛”上的报告整理摘编,作者为著名中医专家、北京清新国医启蒙促进中心主任、北京世纪杨氏新药管疗法研究所所长)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