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党建园地
   
  纪检监察
   
  工会工作
   
  团学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其它功能>专题>党建专栏>科电论坛
孙建国:认清人口老龄化基本国情 构建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养老服务体系
时间:2012-05-14|作者:

20世纪后期,人口老龄化逐步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在世界人口走向老龄化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在加剧。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未雨绸缪,应对挑战,就是要赶在老龄化到来之前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平稳地度过超高老龄化阶段。我们应在“人口红利”期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应对“人口负债”的充分准备。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的养老模式,以适应具有中国科学院特点的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方式。

一、何谓老龄化及我国老龄化的特点

按照联合国规定,不分性别、职业、宗教等,只要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就称为老年人。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来说,65岁以上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就属于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已经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发展期。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79亿,占总人口的13.26%。据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将达到2.14亿,超过总人口的15%;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净增1.33亿,但老年人口要净增1.05亿,平均每年增加660多万。

中国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几十年我国老龄人口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离退休干部总数1722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10多;离退休干部党员有968万人,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56%、全国党员人数的12%。

在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新阶段,我国老龄人口发展状况、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除了延续以前人们常说的老龄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城乡倒置、女性老年人口多等特点外,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第一,近几年老年人口增长的规模有大幅度提升。

建国初期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步入老年,今后每年平均增加老年人口将近800万,远高于1982到2004年平均增长302万的水平;也高于老龄化几个阶段的老年人口平均增长水平。专家预测,到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超过当时总人口的31%以上。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想象,3个当中有1个老年人,还有一个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个成年人要照顾抚养2个人,如果现在不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到那个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在最近5年左右时间,老年人口无论其相对量、还是其绝对量,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以往,也超过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年均增长量,这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老龄人口高增长意味着各种养老需求的快速增加;意味着养老供求矛盾的日益加剧;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的不断加重;意味着政府职责的巨大承担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凸显;意味着劳动力抚养比的巨大变化和行将逼近的人口红利期向亏损期的根本性转折。

第二,高龄化状态凸显。

这里有一份数据。2009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1900万人,超过老年人口的11.38%;到2020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到2050年,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944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1.78%;而到了下世纪初的2100年,基本稳定在老年人口比重的25-30%左右。

过去说老龄化到来并没有觉得有多可怕,那是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年轻型的老龄社会。但随着高龄化趋势凸显,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龄化意味着什么?健康状况低下;生理机能、心理机能退化严重;疾病增多;自理能力下降,非自理比例大幅攀升;需长期照护的比例增多。高龄对养老保障费用提出更高要求;对居家养老的上门包护服务需求剧增;对机构的专业化护理和照顾需求剧增;对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知识技能的要求更高。

第三,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增多。

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已经达到49.7%,农村达到48.9%。我院在这方面表现也非常明显。科学院很多离退休干部的子女在国外读书、工作,相当一部分家庭最后形成了空巢。空巢家庭意味着老年人身边无子女和家庭成员赡养与照顾;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的增强和亲情的缺失;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被无情地打碎了;社会加重了养老责任的承担;也意味着政府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时必须的考量和关注。

第四,老年人失能比例上升。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高龄化趋势凸显,老年人失能率大为提高。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城市由8%升至9.3%,农村由6.2%升至9.9%。全国目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799万增加到1036万,其中城市由154万增加到200多万,农村由645万增加到800多万;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1461万增加到2136万,其中城市由260万增加到500多万,农村由1201万增加到1600多万。

失能率上升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年人各种疾病罹患率大幅上升;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数量大幅上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人员照护;专业化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机构建设亟待加强;对专业化护理服务人员的需求增加;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研发护理用品用具的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老年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第五,老年人口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人口本来空间上的分布不均,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的显著特点。我国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而人口老龄化也是出现从东到西的严重程度不均。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我国经济和养老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多,意味着整个地区的养老负担加重;而中西部地区的养老问题更加棘手,一个是该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多,大多是老人们独自在家,缺乏人照顾。养老保险制度省际不对接、城市和农村不对接、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者不对接,各地对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者的养老保险程度大相径庭。

第六,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老龄化是先富后老,分阶段逐步来到,为迎接挑战赢得了充足的时间。我们国家情况很特殊,还没有富,就已经先老了。所以,“未富先老”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而且在短期内集中出现,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很多困难,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能力、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能力和消费产业的服务能力都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我国应对老龄化的一些对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国务院于去年9月23日颁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社会管理,各地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80%以上的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对象,基层老龄协会覆盖率达到80%以上,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老龄养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基本医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11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的卫生水平。解决的问题一是搞好公共卫生;二是建立筹资体系;三是建立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培养医务人员并调动积极性;五是建立管控机制。北京市也在陆续出台一些关于医疗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医改范围在加大、比例在提高等。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结合老年人福利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要解决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今后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迅速增加养老服务的供给,加快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构建中科院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大的环境上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不一样。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实施属地化管理,目前形成了三轨制,国家机关最高、事业单位次之、企业最低。由于分配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退休待遇不平衡。

在此背景下,科学院面临的养老问题首先在养老体制方面。一是理念的转变,由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很多人接受不了,但这是大趋势;第二是属地化带来的问题,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带来服务管理巨大差异,导致心态不平衡;第三是转型期事业单位的改革不确定,改革的情况非常复杂,到底何去何从还没有统一定论;第四是中央单位与地方如何实现无障碍接轨问题。同时,事业单位服务管理体系具有局限性,服务管理人员少,服务需求大,不具有政府职能,管理权限少,离退休费不能全额到位,单位负担重等。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不统一,运作模式不规范,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合理等问题都制约着科学院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科学院的离退休干部有着自身的特点,文化程度高,科研人员比例高,民主意识强,党员数量多,年龄跨度大,空巢、独居老人多,地域分布广,这些特点对科学院构建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科学院到底怎么做,我想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第一,以研究所为单元构建养老服务管理基本框架。电子所目前有700多人,这些人要管理,需要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离退休工作办公室、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离退休活动场所、离退休协会等,要党政齐抓共管,还需要所内包括节日补贴、帮扶机制、医疗报销等配套措施,这样才能保障离退休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以社区为依托作为养老服务的补充。

要保持服务、管理关系不变,其形式是对原单位工作的补充,是提供多一层保障;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方便离退休干部的“四就近”;要在不削弱原单位服务的基础上,与社区服务结合,提供延伸与扩展和个性化服务;面向全体与面向重点相结合,对离休与退休特困人员采用优先优质原则;服务与管理相结合,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内容、方法、措施上创新。

从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看,“四就近”服务是必然要求,我国养老方式的演变是从传统的养老到创办养老机构到居家养老,今后我国将采取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解决养老难题的手段。我国社会化水平很低,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只有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提升城市的品牌与形象。

第三,倡导组建老年协会,加强规范管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地要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城乡社区要健全老龄工作机制。科学院应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有条件的单位,可成立老年互助组、老年科技者协会、老年文联、老年体协、老年读书协会、老年诗社、老年志愿者协会等,加强自我管理与服务。

四、关于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一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问题,我有一些思考,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是如何看待离退休干部共享问题。目前有关共享问题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我的理解是共享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社会层面。包括老年的服务设施、老年的医药和生活保障机制、优先老年的服务机制等。像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干休所、疗养院、老干部病床等,以及比其他社会群体享有更多、更优的社会服务,如公交车、公园、景点免票等都属于社会层面的共享。二是院所层面的共享,包括节日补助、帮扶机制、生活(医药)补贴、活动场所、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此外,随着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目前,共享成果还有一些不足的方面,比如在职人员每2年涨一次工资,按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退休费也应随之调整,但由于种种原因共享没能跟上。今后国家应考虑建立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正常的增长机制和随CPI浮动的津贴补贴调整机制。

第二,关于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问题。党支部建设很关键,在职人员有岗位,退休人员没有岗位就没有了单位约束,唯一有点约束的是在组织当中。当前党支部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党支部建设中党支部班子建设有待加强,领导重视和宣传引导等方面还做的不够。

第三,关于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问题。科学院科技人员比较多,作用应该发挥的比较好。离退休干部部门应该为老同志发挥作用拓宽平台,比如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和场地的支持。可以引导老同志在科普、咨询、技术转移转化、著书、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离退休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就要转变观念,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既要依托单位,又要面向社会,扩展人生的舞台。要调整心态,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向前看,矛盾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较好地解决,要学会在快乐中生活。要学会分享,要充分享受国家和单位已给的待遇,利用现有的条件,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要支持研究发展,能体谅竞争给科研人员带来的压力,为研究所分忧;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支持科研人员搞好科研。要关注身心健康,为社会做出新贡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老同志是科研院所的宝贵财富,也是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报告的最后,我祝愿各位老同志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根据孙建国局长在4月13日电子所“科电论坛”上的报告编辑整理,有删减)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