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电子所某机载型号通过定型评审

时间:2017-01-11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定标试验

 

机腹安装天线夹板

 

重力加速度试验

    

  风已起,霾渐消散。201612月某日清晨,在历经最严重的雾霾后,一轮久违的红日缓缓在地平线升起。当东边的苍穹微微泛红,有一支年轻团队正忙碌着,他们已经鏖战十年了,今日他们将迎来最后的检验。 

  当恢弘的纪录片在全场播放时,近百名专家领导无一不注目观看,他们有来自相关用户、试飞院等十多家单位。今日,他们将为中科院电子所某型SAR系统进行定型鉴定。在历经一整天紧张的汇报、审阅和答辩后,下午5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会专家给予了中科院电子所该型SAR系统和研制团队高度评价,并一致通过了该系统定型评审。 

  此次定型的产品为我国某型无人机平台的重要载荷之一,其工作模式多、指标先进、产品复杂、集成度高,其研制中涉及众多技术难题。该型雷达是电子所第一个通过定型评审的机载相控阵体制型号项目产品,标志着电子所在机载SAR装备领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作为一款先进的机载遥感装备,该型雷达从设计开始就立足实战需求。在研制过程中,电子所的科研工作者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勇于创新、迎难而上,先后攻克了宽带宽扫相控阵天线技术、高性能多模式实时信号处理、运动目标高精度实时定位关联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我无人机平台遥感装备的跨代发展。 

  20158月至20163月,SAR系统分别在有关单位完成了产品整系统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鉴定试验。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试验涉及项目种类多、要求高、周期紧,并且需要在全国多地开展试验。一次性通过了近600小时的可靠性定型试验及环境鉴定试验,零故障、零超差的顺利完成不仅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也扭转了外界对科学院工程产品性能虽好但质量和可靠性不够成熟的质疑。 

  为了检验和改进该型装备的实战性能,该型SAR系统在定型期间先后奔赴我国的多地执行定型试飞和任务,累计飞行40多个架次,数十架次的定型试飞中所有考核指标全部通过,并在有关任务中圆满出色地完成了重大任务。 

  该型SAR雷达通过定型评审与工作在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紧密相连的。该型项目是该研制团队历经的最曲折,最为艰难的项目,他们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知难而上,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了最后的型号定型。 

  SAR系统定型试飞期间,一位年轻同事,近半年驻扎外场,春节都没有回家。当最后一批试飞结果通过鉴定单位初评后,他在车上不禁留下了眼泪,因为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不容易! 

  在此次定型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电子所准备的定型材料最充分、完整,并无遗留问题一次性通过定型,这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在准备定型材料期间,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次凌晨三点一位同事还在办公室翻阅着研制总结报告。别人问他: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休息。他答道:马上就定型评审了,关键时刻一定不能出任何问题,我再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正是在一线科研工作者这种一丝不苟、勤劳务实、知难而进的工作态度下、在所级领导、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这年轻的团队一次次披荆斩棘、一次次绝处逢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淋漓尽致地书写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充分发扬了电子所人不畏艰辛的大无畏精神! 

  电子所作为国内星载、机载SAR以及遥感信息处理领域重要科研机构之一,肩负着我国SAR装备创新研制的重任。我们将始终面向用户装备研制的重大需求,聚焦应用、开拓创新、脚踏实地,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投入精兵强将,完成型号研制任务。为用户提供更出色的型号装备,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12室 王毅 罗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