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我国高性能计算缘何“高”不起来
发布时间:2016-03-30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一提到计算科学发展,不少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计算机。“正是基于这种片面的认识,以至于错误地以计算机的发展规划代替了计算科学发展规划。”在近日召开的主题为“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与对策”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科院院士贺贤土等人呼吁,目前我们还缺乏从国家层面应用计算科学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思考,应认真研讨规划我国高性能计算发展之路。

    会上,来自计算科学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学者指出,我国计算科学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但还必须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包括提高物理建模和算法的水平)和适用于科学计算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并使两者协调、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项目需要并行度高、内存大和共享、I/O(输入/输出)快,有三维视算系统等性能的用于大规模科学计算的高性能计算机缺乏发展规划,也缺乏对研制这种计算机强有力的支持,严重影响了我国计算科学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贺贤土一针见血地指出,而早在20多年前,美国就从战略需求先后执行了三次计算科学大计划,巩固了其军事地位,并带动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设计的跃升。

    “世界上以峰值速度排名的500强中,百万亿次以上都是高效的科学计算机,它是受应用牵引而专门研制,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很大。目前我国百万亿次和正在开发的千万亿次计算机几乎都是集群机,这种计算机由于本身局限性以及缺乏研究对象实际应用为牵引,使它用于大规模科学计算效率较低。”贺贤土担心,长期下去,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将会大受影响。

    做同样的复杂系统科学研究,国外科研人员是在几十万亿次以上的高效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而我们有时甚至停留在PC机的“手工作坊”水平,以至于出论文难,引用率低……贺贤土告诉记者,由于社会对计算科学战略意义存在认识误区,致使我国使用万亿次以上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大规模计算的单位少之又少。

    更使大家忧心忡忡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模拟应用软件研发严重不足。“自主开发软件要经过十几年磨一剑,谁来认可?”香山会议另一位执行主席钟万勰院士说,正是评价体制等原因,致使我国从国外大量购买应用软件。“由于这些软件不可能附有源代码,就会造成'别人一改(源代码),你就得买’的恶性循环。”贺贤土说,此外,我国在高性能算法和建模等研究上也急需提高创新能力。

    针对这些发展瓶颈,专家建议,我国发展计算科学应该根据牵引需求,通盘考虑,制定统一规划。同时,结合国际发展经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密切联系用户,以应用为牵引,加大研究经费和力度,研制开发并行速度高、内存大和共享、I/O快、环境友善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提高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制水平。

    此外,要改变“重硬轻软”的倾向,加大自主研制、开发应用软件力度。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应用软件研制是关系到计算科学能否在科研与工程设计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它的研发经费占高性能科学计算开支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迫切需要改变目前投入严重不足,应用研发力量薄弱、分散,跨学科综合人才缺乏,应用软件研发单位少,学术交流渠道少的局面。

    大家还建议,要优化资源管理,提高用户使用效率,避免高性能系统的浪费;重视和加强计算科学的新型交叉人才培养,建立对此类交叉学科人才的合理评价机制等。(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