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我攻克超超临界机组关键技术 每发一度电可节省用煤70余克
发布时间:2016-03-30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报上海7月9日电 近日,上海连续刷新高温纪录,发电机组几乎都是满负荷运转。而火电机组大家族中的“节能减排新星”———超超临界机组,在上海迈出了关键部件国产化的一大步。今天,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电站装备用特种材料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这标志着上海超超临界机组关键材料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降低造价、推广应用铺平了技术道路。按去年我国发电机组的平均煤耗计算,如果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亚临界机组全部由超超临界机组取代,每发一度电便可节省用煤70余克。

    超超临界机组以高效率和低能耗而著称。受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大型部件,如汽轮机转子、叶片、锅炉管等,长期依赖进口,已成为制约现代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上海市科委2005年立项,由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终于解决了高温持久蠕变等多道技术难题。

    由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等负责的高中压缸体试制,形成了冶炼、铸造、热处理、焊补等成套生产工艺,产品已用于600MW汽轮机。高压转子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解决了低硅、低铝的高合金钢冶炼难题,开发了氮气保护电渣重熔技术,成功试制出高压转子一根、在制产品转子两根。

    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负责,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参与开发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国产管的冶金质量已相当于进口材料的水平,在650℃的高温下持久强度可达99MPa。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等负责开发的叶片和螺栓用高温高强度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年产约600吨。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