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未来航天材料需解决减重隔热
发布时间:2016-03-30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报讯 12月3日,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成立50周年的日子。近日,航天材料科学家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畅谈我国航天材料的发展历史。专家认为,减重、隔热仍将是未来50年航天材料科学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0月下旬,我国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上很多关键部件的材料都是出自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科学家之手,其中就有那件让人印象深刻的“隔热服”,能让“嫦娥”在日夜温差达30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安然无恙。

    该研究所已拥有居于国际先进的防隔热材料,其中历经30年精心研制的某型号复合材料,保证了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其在卫星上的应用也占到了70%%。

    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说,即将于2013—2014年研制成功的大运载火箭对材料的要求更高。航天密封阻尼材料专家王曼霞认为,对于航天器来讲,1公斤的重量将影响上百公里的射程,所以减重仍然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方向。

    航天缝编材料专家蔡建强介绍说,研究所开辟了先进复合材料、轻质金属材料、高温结构材料为代表的航天用轻质结构材料领域,极大地提高了航天材料结构的轻量化水平,从而显著提升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卫星在轨寿命。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自1957年12月3日成立以来,以“两弹一星”功勋、首任所长姚桐斌为代表的科学家坚持“材料要先行”的理念,创建并发展了我国航天材料及工艺技术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力支撑了型号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