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我国突破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核心技术
发布时间:2016-03-30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报讯 3月31日上午,在河南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誉为“宝贝”的炉子前,当巨大的炉盖被吊车徐徐吊离,炉内24对已生长到2米左右的硅棒终于得以“一展风采”。这个“宝贝”炉子,就是该公司承担的国家“863”攻关课题———“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的主要部分。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公司副总工程师严大洲欣慰地说:“这一炉能出4吨产品,价值约800万元。”据介绍,该装置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多晶硅还原炉,年产量达85吨—100吨,超过2005年全国多晶硅的总产量。

    多晶硅是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战略性基础原料,目前在全球市场上极为紧缺。有关资料表明,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它们一方面对外实行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另一方面也都在加速扩产。2006年,我国国内市场需求达3800吨以上,但产量仅为290吨。

    中硅公司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解决了我国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标志着我国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技术步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据了解,作为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得到了河南省科技厅以及洛阳市的长期支持。目前,中硅公司已建成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运营状况良好。二期年产1000吨多晶硅扩建工程投资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线投产后,将形成千吨以上的年生产能力。投资15亿元的三期工程也已在洛阳市洛龙区开工,到2008年将形成年产3000吨的生产能力,为我国发展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提供基本的原材料保障。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