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
|
中科院确定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目标 |
发布时间:2016-03-30 |
作者: |
【字号: |
小 中 大 |
】 |
|
【点击率: |
】 |
【打印本页】 |
【关闭】 |
|
|
本报北京3月20日电 为中国科技界所关注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目标,今天终于公布了。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上午开幕的中科院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披露,到2010年,中科院的大部分研究所要达到“四个一流”的要求(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而且全院的整体实力要进入世界同类研究机构的前5名。
从1998年开始,中科院分一期、二期实施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经过8年多的探索,中科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符合科技创新活动规律和中科院全面发展要求的体制模式;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成长,创新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意识显著增强。白春礼在代表中科院党组、院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指出,从国家全局看,知识创新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进入创新三期,对中科院而言,就进入了创新跨越、持续发展阶段。白春礼在报告中对中科院在科技上如何创新跨越作了具体的部署:第一,要解决重大问题。
围绕中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国家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重大科技问题,解决一批具有明确技术出口、能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一批国际科技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解决一批中科院已有前瞻认识和部署、关系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选择具有战略眼光、组织协调能力强、能率领团队开拓创新的科技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要突破研究所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壁垒,组织创新能力强、善于协同攻关的创新团队,相关的研究所在基础设施、支撑条件、组织保障等方面对项目实施要给予充分支持。
第二,要加强重要方向和领域前沿的部署。围绕中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向,依托科技创新基地,组织实施一批重要方向项目,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为未来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重大科学问题奠定基础。围绕中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学科重点,引导研究所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基本科学问题与方法研究,鼓励发展新兴与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支持优秀科学家自主开展前沿探索,形成新的竞争力,保持学科优势和协调发展。
第三,中科院将加强战略研究体系建设,有效组织研究队伍,持续开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研究。研究所要加强对本学科本领域发展史和科学前瞻、技术预见的研究,把握学科发展脉络,明确创新跨越方向。
白春礼在报告中还对中科院5年后的科技作了展望:在基础研究方面,量子结构与量子信息研究、纳米科技研究、强激光物理研究、脑与认知及神经科学研究、蛋白质与进化生物学研究、人类与动植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研究、核心数学研究及经济社会系统预测预报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战略高技术方面,高性能通用芯片与专用芯片、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及服务器、新一代低成本个人计算机、高精度多频谱对地观测技术、全球和区域定位技术、功能小卫星、无线传感与网络技术、数字视音频标准、新药创制、煤清洁利用与转化技术、天然气转化技术、二氧化碳固定与利用技术、先进材料等实现重大突破,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支撑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满足国家安全重大需求;
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系统认知我国资源、环境、生态变化规律,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依据。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重大科技问题,为资源节约与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与长周期气候预报等提供新的方法、技术与手段。在营养、健康、重大疾病预防和生物安全等方面作出战略性贡献。
在科技创新跨越的同时,中科院还要集聚一批一流的创新人才。白春礼说,在创新三期中,中科院要造就大批科技尖子人才,造就一批战略科技专家,造就一批战略管理专家;要培养500名左右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努力造就科技与教育的大师级人才。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齐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等领导参加了今天的开幕式。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