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我科学家发现β抑制因子新功能
发布时间:2016-03-30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报上海12月1日电 细胞浆中的一种蛋白质β抑制因子因为一个偶然的实验观察,发现其还有作为受体信使把信息直接传入细胞核的新功能,从而揭示受体信息传递和药物作用的新用途。这一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和细胞所裴钢院士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马兰教授课题组在共同的合作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受体信号转导和分子药理学研究上走向了国际学术最前沿。12月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细胞》将刊登这篇研究论文。

    受体是生物细胞对外界信息的感受器,而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受体中最大的家族,分布在大多数的细胞膜表面,将外界的光、气味和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并引发细胞和整个生物体对信号的协调反应,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以往的很多研究证明,细胞浆中的一种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并抑制受体作用。这种蛋白因而被命名为β抑制因子。但马兰教授课题组和裴钢院士课题组在几年前的研究中偶然观察到阿片类药物和细胞膜上阿片受体结合后能促使β抑制因子从细胞浆快速迁移到细胞核内,并通过两个研究团队十几人几年的不懈研究,发现进入细胞核内的β抑制因子能够引起染色体重构并诱导药物靶基因激活,从而对细胞功能产生长期的调节作用。

    国际生命科学顶级学术刊物《细胞》杂志审稿专家认为这一新发现“描绘了一条新的信号传递通路并发现了β抑制因子的新的、意想不到的功能”,“是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和“一项影响面很宽、将引起广泛关注和轰动的研究结果”。这一成果在展示高校与中科院强强联合协作攻关成果的同时,也将为开发治疗各种复杂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显示了重要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类基因组中含有1000多个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占整个人类基因组的3%。G蛋白偶联受体是药物研发中最广泛应用的成功药靶,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药物对疼痛、认知障碍、高血压、胃溃疡、鼻炎和哮喘等各类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约500种药物中,30%以上以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功能为靶标。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