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
|
我国在仿地成岩凝石理论及生产工艺方面获新突破 |
发布时间:2016-03-30 |
作者: |
【字号: |
小 中 大 |
】 |
|
【点击率: |
】 |
【打印本页】 |
【关闭】 |
|
|
本报讯(记者 左常睿) 8月12日,国家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主持“微晶二元胶凝材料(凝石)及其清洁制备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鉴定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仿地成岩的凝石理论体系框架,创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晶二元胶凝材料(凝石)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开辟了仿地成岩制备胶凝材料的国际前沿新领域,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孙恒虎教授介绍,“凝石”是一种硅铝基胶凝材料,是以各种工业废弃物如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赤泥以及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模仿火山喷发大地成岩过程,配以少量成岩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凝聚”而成的高性能新型建筑材料。由于不消耗天然资源,无“三废”排放,“凝石”被誉为绿色水泥。
“凝石”与国外技术相比有明显的创新点:首先是原料不同,国外用焙烧高岭土,“凝石”采用废渣、电厂煤灰、电解铝厂赤泥等工业废弃物;其次是生产工艺不同,国外用一元法,即活化剂与焙烧高岭土一同干法磨细,“凝石”则将原料与活化剂分别湿磨,并不烘干,在使用现场进行配合搅拌,即二元法。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