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
|
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探讨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 |
发布时间:2016-03-30 |
作者: |
【字号: |
小 中 大 |
】 |
|
【点击率: |
】 |
【打印本页】 |
【关闭】 |
|
|
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在不同的范围强调的侧重面则有所不同。科技界,特别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更加强调拥有和掌握“核心枝术”是关键中的关键;经济界,特别是企业则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长盛不衰的法宝。这两者形似不同,实质上既有共通点又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当我国把“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策时,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好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及其相互的关联,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科技界高度重视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指某业界或某领域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起最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核心技术与企业的利益和繁荣紧密联在一起,是企业的机密,如同仁堂的秘方、可口可乐的配方等。发达的工业化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兴起后,创新成为发展进步的源泉,技术在全球快速扩散。为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在很多情况下,核心技术受到专利和版权等保护。一个企业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就必须花费昂贵的代价去购买才能完成产品制造。例如信息产业中的电脑都要有CPU、主板、显示器、机箱以及键盘等先进零部件。其中CPU是产品标准设计中最关键部分,通常也是技术含量最多的部分,被公认为电脑硬件的核心技术。电脑软件中被公认的核心技术是操作系统。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一般赚取高额利润,例如拥有CPU的英特尔(In鄄tel)和拥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长期获得20%%以上高额利润回报。反之,靠购买技术来完成产品制造者则受制于人,利润空间有限。例如笔记本电脑是高技术产品,从事组装企业的利润约在2%%左右。
出于种种原因,很多核心技术往往买不来。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中国销售轿车、轻客共计249万余辆,其中自主品牌仅占25%%,而自主品牌中自主开发的产品所占比例仅为5%%。20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花费了大量金钱搞引进,并没有换来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以至于在一部分人中对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技术的汽车出现失去信心,形成“引进依赖综合征”,直到立足自主技术创新的奇瑞这匹黑马杀出,才使人看到一线希望。再如,近几年DVD的风波,给我国的企业再次敲响了警钟,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总之,上述种种事例表明,核心技术的缺失成为中国人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以自主创新为己任的我国科技界,深感责任重大,不仅力主自主技术创新,更强调要高度重视攻克制约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核心技术。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为什么经济界强调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获取利润、谋求生存、持续发展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布罗哈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是由于企业能力不同造成。企业各种能力中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整合和外向辐射等,作用于企业的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整体能力效果。核心竞争力是在麦克•波特对竞争力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面对知识经济兴起,揭示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求发展的价值观念创新。
上世纪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判别,有一种说法是,60年代看成本、70年代讲质量、80年代强调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90年代突出服务。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发展进步的灵魂,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判与创新联在了一起。
例如,前面提到的IBM、微软、英特尔等公司是以通过不断创新拥有最前沿的核心技术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人们同时看到,一些并不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在创新竞争中非常活跃,例如沃尔玛和戴尔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两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创造了核心技术,靠的是极大提高产业链运作的效率和对顾客的深刻理解。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专门用于自己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了更大的回报。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沃尔玛近几年高居榜首。这样的情况在成熟产业中比较常见。这是因为,产业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核心技术创新的空间逐渐变小,企业的竞争力不再单纯依靠核心技术创新,而更多地来自公司内部价值链的有效管理和效率改进。
创造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应该是竞争场中的赢家,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惊奇地发现并非完全如此。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创造出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心技术,曾显赫一时,但这并没有使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商业竞争中永葆青春立于不败之地。操作系统的图形界面核心技术最初是苹果电脑公司搞出来的,但苹果却败在微软手里。
这些事实说明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极重要部分,在特定情况下,它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核心技术并不能等同于核心竞争力。对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有所不同。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市场价值的体现者。一个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质上是由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来表现。因此,经济学家、企业家更为关注和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正确。
三、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在哪里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弗里曼等学者发现“国家创新体系”以来,出现了研究区域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热潮。人们把社会各类创新活动的成败优劣,提升到创新体系中各要素间的互动、互补、互利、互惠等网络式的整合去观察、求解。
从创新体系的角度思考,科技界是处在创新链的上游,关心的是发明创造产生的过程,以自主创新为己任,以不断贡献自己创造的新成就服务于社会和企业而自豪,追求创新水平的先进性和原始性,其理念往往强调科技引领;经济界则是关心创新链下游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在产业和企业层次的有效整合和体现价值的过程,以企业的市场竞争表现为判别标准,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单纯是核心技术,更重视技术的适用性,视具体情况确定技术在竞争中的地位,有些情况甚至不论技术的先进与否,其理念是满足市场需求。从创新链整体而论,前者是供给科技创新成就的源泉,后者是吸纳转换创新成就实现市场价值。这两种力量的互补、互动和协调综合,实现了创新到应用的全过程。其具体实施执行要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这其中企业因肩负实现市场价值的重任而处于核心地位。
我国的大量实践中出现的产学研脱节,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企业放在核心地位,从而引发了种种麻烦。“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策,明确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地位,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为此在对策措施方面建议:
1.科研院所和大学要在科学创新中扮主角。在技术创新中则应甘当配角,为企业服务,“受制”于企业。不要凌驾于企业之上,更不要在市场充当企业的“替身”。这方面,身处美国硅谷中心、支撑硅谷创新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堪称楷模。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举世闻名,它从不直接经商办企业,而是以先进的创新理念传播和优秀人才培育去促进硅谷的繁荣。
2.在有条件的企业,大力鼓励、扶持和建设企业内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直接为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利益服务,与企业共命运,这已是国际上通行的成功经验。例如,1981年韩国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47个企业内建的研发机构,今天已有1万多个企业内的研究所,强有力地支撑了韩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企业要欢迎和依靠科研院所和大学搞技术创新的战略储备和近期的技术和知识支持,采用多种形式密切产学研结合。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成功的组织了微电子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使其在生产技术上超过了美国。这种创新模式被誉为产学研结合的经典范例,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作了重大贡献。
4.拟定鼓励和搞活科技中介服务的政策,在产学研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初浅之见,我国的科技中介尚处于启蒙的初级阶段,队伍的规模和素质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急需扶持和引导。
5.充分认识到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自主创新应以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原始创新成本高、成功概率低,对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从战略储备出发,可适当部署,但不宜把发展机会主要寄托于原始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即使一些进入发达行列的国家(如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的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善用集成创新。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