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我科学家探明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机理
发布时间:2016-03-30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报上海5月19日电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健康科学研究所臧敬五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小组,最近在多发性硬化的免疫病理机制及免疫调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第一次揭示了免疫调节体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美国科学院院刊》审稿人评价为“国际上第一次发现多发性硬化治疗作用机理”。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从眼睛视觉障碍发展到四肢逐渐无法运动,约15年左右患者完全瘫痪。多发于22到26岁青壮年时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此病在欧美国家高发,在我国青壮年人群中亦较常见。国际上对此已进行大量研究,但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国内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国际上对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疾病采用小分子多肽免疫调节剂可伯松,但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一直不为人知。臧敬五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人体免疫系统通常存在两组细胞,正常情况下保持平衡。经研究发现,可伯松通过激活免疫调节T细胞即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组“好”的细胞,使其被控于一定水平,与功能完全相反的另一组自身反应性T细胞即系统中“坏”的细胞保持平衡,抑制免疫功能紊乱,最终达到治疗目的。这一成果为阐明此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有效的小分子多肽免疫调节剂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据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重新设计比可伯松更好的小分子药物治疗多发性硬化,同时,这一成果也将大大推进包括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文章出处: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