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交流 | 学术出版 | 科学传播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邮箱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水稻全基因组“精细图”
发布时间:2016-03-30 作者: 【字号:   【点击率: 打印本页 关闭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我国科学家日前绘制完成水稻全基因组“精细图”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PLoSBiology(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专辑)》2005年第3卷第2期上。

    专家认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的完成,为科学家研究各个水稻亚种的差异,在新层面上探讨杂交优势的机理,为禾本科植物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禾本科的模式生物。2000年,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启动中国“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旨在揭示杂交优势产生的分子机理,为农作物的高产和选优提供理论基础。2002年,中国杂交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科学》296卷5565期上。

    近年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检测,在籼稻和粳稻两个水稻亚种的基因组中完整地搜索到97.7%的水稻基因。校正误差后,科学家估计水稻基因数为3.8万至4万个,其中只有2%至3%的基因是两个水稻亚种特有的,也就是说,两个水稻亚种在基因上的差异很小。和2002年的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相比,“精细图”的工作效率、数据质量更高。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水稻基因组的复制历史,发现了18对明显的复制片段,覆盖了基因组序列的65.7%,其中17对复制都发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分化之前。更重要的是,正在进行的单个基因的复制给基因的起源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原材料资源,是禾本科植物“家族”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2005年,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还将完成杂交水稻母本“培矮64”(主要遗传背景是粳稻,又有籼稻和爪哇稻的基因流入)全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分析,进而发现杂交后基因在子代的分布与生理性状的变化,从而揭示杂交水稻“杂交优势”的成因。

    文章出处: 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08-20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5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