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中国好声音,我也了解了一把摇滚,九十年代的魔岩三杰、指南针,进一步了解了窦唯、罗绮、张楚、何勇等人,有了一些不同的感悟。
窦唯最有名的身份是王菲的前夫,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人。以前由于媒体的误导或偏向报道,我总觉得窦唯就是一个落魄的艺人,但是借着中国好声音的东风,重新去认识他,发现他只是变成了“窦仙儿”。窦唯在娱乐圈的巅峰时刻是黑豹时期和魔岩时期,特别是94年香港红磡“中国摇滚乐势力”的演唱会上更是一时风头无量,而后,中国本土摇滚开始在大众视野中隐退,走入地下。现在窦唯将音乐的风格逐渐转变为古意十足,且多为即兴创作,越来越脱离商业、脱离主流,变得越来越失去市场失去拥护。
年轻时的窦唯,单眼皮,小眼睛,浑身充满着不可一世的才气和傲气。然而,就像窦唯的粉丝所言,媒体扼杀了这个音乐天才。对于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并非所有人都会统一意见,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不可否认,窦唯拥有百年一见的音乐天分。可是,九十年代末,一方面因为和王菲的离婚事件而被港娱诟病,另一方面社会变迁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滋生摇滚的土壤,摇滚走向小众,而窦唯也从巅峰走向没落。有些窦唯的粉丝甚至会偏激地认为年轻时的窦唯如果是现在的胖大叔样该多好,那样会少点和小女女的情情爱爱,有更多的时间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但窦唯是人不是神,是人就需要感情。虽然因为他的善良直接懦弱而总是陷入三角关系不能自拔。不过,倘若理解人性就能理解他们,理解那时的姜昕那时的窦唯那时的王菲那时的高原。当爱情来临时,几个“爱情至上”的女子,不再在乎对错不再在乎感情中是否只有两个人,只要心仪的对象真的有回应就好。于是,这几个人都陷入偏执。
而梁博,有人说他长得像窦唯,嗯,是的,他们都是单眼皮小眼睛,小脸蛋。但其实他们又很不同。窦唯是孤傲的,而梁博是低调谦逊的。前者更接近于神,后者更接近于人。但从某个意义上,他们又是相像的,他们都是气质取胜的典型的中国人,讷于言而敏于行,他们都热爱祖国,他们都酷爱音乐,除音乐外他们都无欲无求,他们不为名利他们质朴纯良,他们都是单纯的直接的,活出真实的自我,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
窦唯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就作了一个梦,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活在梦里。
梁博说:我觉得属于你内心,最纯粹的东西,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它应该要回来,也必须要回来。
窦唯说:我可以很问心无愧的说,从一开始做摇滚乐到现在的不一定乐队,在做音乐这点上来说,我是很真实的,没有一点假的东西。音乐没有好坏,只有真的音乐和假的音乐。真的音乐就是真诚的、不虚伪的音乐。
梁博说:我写的歌一定要随着我的年龄走,或许说,不是外表的年龄走,是心理的年龄走,就是我现在能把东西理解到什么份上,我就把歌写成这样。它很纯粹。
谈到《回来》这首歌,指南针或者说罗绮的粉丝认为,梁博没有罗绮那样坎坷的人生经历,演唱不出这首歌的真实感情。是啊,罗绮16岁只身来到北京,18岁凭借摇滚高音红遍大江南北,但随即在酒吧被刺伤眼睛,《回来》就是之后的作品。而梁博只是一个21岁的大四的学生,除了有过一段年少的叛逆期以外,现在的他生活单纯,父母、音乐、女友、学校。但他有一句话表明了他的态度:我觉得摇滚不一定是愤怒的,它其实是充满阳光的,充满爱的。所以这首歌是被不同境遇的两个人所演唱,没有丝毫可比性。罗绮唱出的是历经沧桑的挣扎与无奈,梁博唱出的是年轻人积极拼搏的人生态度,人生历练不一样,梁博拼命向原唱靠拢也不会有那样的效果,还不如唱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最后我谈一下个人被梁博吸引的原因,首先是那清亮直达心底画面感极强的一句“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还有就是他的淡定、沉静、勇敢和执着。一个很容易浮躁的人,就会特别羡慕那些淡然处世的人,而这个21岁的年轻人就可以轻易地做到,即使是在那样五光十色的场合中。而他敢冒天下公知之大不韪演唱《我爱你中国》,更是令我佩服不已。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社会上的人们不敢再谈论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不敢再谈论自己身上其他纯粹激昂的情感,似乎成了一个禁忌,害怕别人讥诮的言语和异样的眼神。梁博的出现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人生走向,到底该如何走下去?如何保持赤子之心?当然网络上汹涌的情绪也让我了解了社会对这些并非全盘接受。但我也知道,人们即使自己不能单纯了也希望一个单纯的人依旧单纯,那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所以梁博的出现成为了一个精神依托,看着他、向他学习,学着淡然,学着勇敢面对一切,学着坚定选择一直走下去。
梁博少年,他必须要坚持住自己内心最纯粹的东西,方能无欲则刚。因为放弃一部分东西,得到的那一部分东西才能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