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
|
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科普知识 |
发布时间:2016-03-30 |
作者: |
【字号: |
小 中 大 |
】 |
|
【点击率: |
】 |
【打印本页】 |
【关闭】 |
|
|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多种家禽及野鸟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养禽业危害极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突然出现大量死禽,病禽流泪甚至于眼、鼻、嘴角流出血性分泌物、咳嗽喘气,患鸡下颌部高度肿胀发热,头颈肿胀,脚胫红肿,爪部皮下出血水肿,胸肌及胸腹部皮肤淤血,皮下水肿;剖检见眼结膜出血、溃疡,消化道粘膜出血,斑点或条纹状坏死等特征病理变化。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历史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全世界已经经历了十余次大流行,世界各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为H5N1亚型,近年来在亚洲地区发生的频率较高并迅速蔓延,其主要原因是侯鸟传播和落后的饲养方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禽流感为水平传播,切断它的传染途径,就可控制该病的流行蔓延。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已经掌握了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方法。对易感禽全面免疫、严格扑杀患病禽和加强环境消毒是目前防治禽流感的最好办法。我国自行研制、分别用于鸡、水禽、肉禽的H5N2灭活苗、H5N1基因重组灭活苗、H5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等系列疫苗已投入应用。
什么温度下能杀灭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流感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至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会被杀死,所以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不必造成恐慌。紫外线也是流感病毒的"克星",流感病毒直射在阳光下40至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另外,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氧化剂、稀酸、去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为什么说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概率很小?
一般情况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蛋白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H1和H3亚型易感。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食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目前流行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到现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曾使全球120人患病,其中62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如果我们不接触病禽,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也未发现一例人与人之间传染的H5N1型流感,也就是说人和人不传染。
市民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注意的方面
一是勤洗手,做好自我保护,尽量避免接触易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二是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严格检疫的禽鸟,坚决不吃病死禽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要注意生、熟分开。
三是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
四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五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
六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去水顺畅;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不必谈"禽"色变
我国周边国家及国内最近发生禽流感疫情,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专家指出,人们完全可能防止禽流感的传播和感染,不必谈"禽"色变。
为防止禽流感的传播,我国政府已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有关规定,将对疫区进行封锁,扑杀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对疫区外5公里范围内的家禽进行强制免疫,严防发生禽流感地区可能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鸡和鸡蛋在市场上出售。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多种家禽及野鸟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养禽业危害极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病化是:突然出现大量死禽,病禽流泪甚于眼、鼻、嘴角流出血性分泌物、咳嗽喘气,患鸡下颌部高度肿胀发热、头颈肿胀,脚胫红肿,爪部皮下出血水肿,胸肌及胸腹部皮肤淤血,皮下水肿;剖检见眼结膜出血、溃疡,消化道粘膜出血,斑点或条纹状坏死等特征病理变化。
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病禽或间接接触病毒的污染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2)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该病的重要因素;(3)吸血昆虫、带毒种蛋;(4)野鸟迁徙。
禽流感预防知识:
一般情况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食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到现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曾使全球120人患病,其中62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如果我们不接触病禽,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也未发现一例人与人之间传染的H5N1型 |
|
|